郭發展的土味情話
WRITTEN BY Naomi Lo
12.04.2025
Portraits at artist’s studio, courtesy Guo Fazhan
瀋陽,這座中國東北的繁華都會,總是散發著迷人的魅力。從琳琅滿目的美食、百年文化底蘊,到繚繞城市街巷的清新氣息,八百萬老百姓的生活從未顯得單調乏味,其中便包括90後中國藝術家郭發展。她的絹畫作品細膩描繪東北生活的點滴風情,每一幅畫作皆散發出晶瑩剔透的夢幻光彩,勾勒出當地悠然自得的日常見聞。藝術家的近期系列《土味情話》中,以舊式情懷娓娓訴說本土文化的可貴,邀請觀者重新品味那份來自日常生活質樸無華的美。
對於不認識你的觀眾,可以介紹一下自己嗎?
我是郭發展 (@developmentgfz),1996年出生於遼寧,本科和碩士都就讀於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,現工作生活於瀋陽。我的作品以絹本為主,試圖以純粹直覺的美學探討本土生活美學,常常刻畫出生活的日常細節,述說著關於生活的情話。
有人說你的畫作看似在探討本土生活美學。生活在瀋陽的你,你是怎樣理解生活中的美學?晝夜不息的城市節奏,你又如何尋找生活中的浪漫?
「土味情話」是我上一個個展的主題。這四個字概括了我對本土生活美學的理解。「土味情話」意味著一種熱烈的、自信的、曖昧的告白方式,正是本土生活氣息帶給我的感受,很符合東北這片熱情的土地與生活方式。
原來人人都是生活中的「藝術家」,我很喜歡觀察生活中艷麗的「點綴」,比如裝飾風景畫,花花綠綠的床單,街頭五顏六色誇張大字體的牌匾,夜晚閃閃發亮的霓虹燈…其實這都是人們對生活熱烈情感的表達。現在我們稱之為「土」,一發奇想之下就叫「土味情話」再好不過了。
本土生活其實一直在我們的身邊,只不過我們已經對它的美態熟視無睹,也正是因為我覺得那是生活中最真誠、最賦有感情色彩的部分,我才更想重新抓住這不曾留意的難得可貴,已另一種角度續寫生活的浪漫。
Portraits at artist’s studio, courtesy Guo Fazhan
你經常使用絹本描繪女性的自畫像,富有東情西韻的繪畫風格,,其中《清澈美人》這幅畫作更驚喜出現Kitty的烙印,非常符合Z時代的審美。當中有什麼巧思呢?
這個創作思路其實是在反映現在的生活和年輕人的心理狀態吧,大多數的女孩子都有一顆少女心。而kitty就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符號。《清澈美人》這幅作品我汲取了現在女孩子的辣妹妝容、臉部刺青作為靈感,其實想表達的是女生自由不羈的姿態或是趁著年輕叛逆的美好,從中也滲透著豐富的內心,對愛情的憧憬和對美麗的追求。
《清澈美人》, 135 x 135cm, ink and colour on silk, 2024
2023年的「情書」系列,以絹本燈箱作為土味生活的載體。絹本的通透感讓觀眾以第三觀感窺探簾子內的生活。該系列還有什麼意義呢?
絹本的透視感讓我對作品呈現方式上得到了靈感,這也是我喜歡絹本的原因。總是想在「後面」做些什麼,我將它想像成窗,為了呈現出我想要的立體空間感,作品中插入了第二層表達,觀者可以透過絹本觀看,結合光源的渲染,呈現出溫柔朦朧的畫面,對生活展開無盡的想像,很符合我對生活記憶的表達。
《紹芳》, 46 x 46 cm, ink and colour on silk, lightbox, 2023
對絹本不熟悉的觀眾,可以說一下你的創作過程嗎?
絹本畫是中國傳統繪畫的一種形式,材質是絹布,是透過加工的蠶絲密織形成,細看下有橫豎交錯的紡織痕跡,質地很輕薄有空氣感,能夠展現出豐富的層次與柔和的顏色過渡。正因為絹本材質的特性,設色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,需要色彩層層疊加來呈現顏色的深度和立體度,所以我的一張作品創作週期長一點,基本上都在重複的疊加刷色,達到想要呈現的著色度。
《北海公園》, 147 x 147cm, ink and colour on silk, 2024
我很喜歡80、90年代的美學,或許是年代感的東西在與如今當下生活相比,有種踏實的生活氣息,賦有浪漫的感覺與真誠的情感內涵。如今我仍然會被這些年代的產物打動。回眸當時的擺件、窗簾、鐘錶,可見這個時候從時尚到文化都滲透著蓬勃生命。那已經是不復存在的舊時浪漫。
你生活中遇過最浪漫的事?
未來的創作方向?
還是繼續保持現在的本土美學風格,未來幾張的想刻畫窗外偷窺的視角,探討一些有趣的生活日常、情感、狀態。